球类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球类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村头渡口无船村民过河不便图【消息】

发布时间:2020-09-15 14:38:16 阅读: 来源:球类厂家

◎文/图 吴强 新法制报记者戴平华

桥未建,舟已无,这是鄱阳县昌洲乡北旺村滩下村小组村民面临已久的出行难题。村头渡口无船的困境,让世代与舟为伴的他们有些无所适从,这些四面环水的圩乡乡民,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,其实内心更渴望弃舟而行。建一座大桥,跨过几十年来阻挡在他们面前的昌江,这个梦想还有多远?

河的对岸就是鄱阳县城

赶渡

3月15日清晨,昌江河面的薄雾刚要散去,鄱阳县昌洲乡十甲村渡口就迎来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。赶着渡河办事的村民簇拥在渡口,等待着渡船来往接送,曹景正骑着三轮车挤在最前面,他要赶上头班渡船过河,进城卖菜。

渡口的这艘钢制渡船长约10米,宽约3米,曹景正和三轮车上了船后,船上也就只能再放3辆电动车,步行的村民则见缝插针地站在甲板上。百米宽的河面,渡船驶向对岸需要10分钟。

鄱阳县城郊的蔬菜集市,是附近乡镇村民摆摊售卖农副产品的临时集中点,由于城市管理,一过上午10点就得撤场离开,如果错过了卖菜的高峰时期,原本能够卖个好价钱的新鲜蔬菜,不得不降价才能勉强卖完。

集市上一同卖菜的村民说,曹景正只要出发得再早些,就能赶上卖菜的“黄金”时间。这样的建议,这两年来,曹景正听得耳朵生茧,只有他自己明白,经常赶不上卖菜高峰期的无奈。

原来滩下村是有渡口的,村里人如果要赶早渡河,跟同村摆渡的村民打声招呼就行。可2017年左右,滩下村渡口的那条渡船就消失了,从那以后,滩下村民渡河就要走到半公里外的十甲村渡口过河。

“这个村的渡口大概七八点才开,等我渡完河到县城差不多9点了。”曹景正告诉记者,距离还不是最主要的,“十甲村渡口没有那么早的摆渡,如果没什么急事,我们村的村民也没有情面让人家早开船”。

无舟

滩下村村民世代依堤建房,一条总长36公里的圩堤绕乡一圈,是村民与外界沟通的必经要道,想要进城有两条路,一条是沿堤而行,从昌洲大桥跨河而过,到达连接县城的国道,另一条则是在圩堤渡口乘船过河,从临近乡镇进入县城。

与鄱阳县城隔河相望的滩下村,过河之后到县城的距离约七八公里,若从圩堤绕行去往县城则需要约23公里,因此乘船就成了当地村民出行的首选,然而这条近路自从滩下村渡口无船摆渡后,大多数村民不得不舍近求远。

滩下村渡口的渡船究竟因何消失?北旺村村委会支书曹景有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。滩下村的渡口在2017年之前一直都是由村民曹普丰负责营运,后来曹普丰决定放弃渡口的营运,把原来滩下村的达标渡船卖给了小渡村的渡口使用。曹普丰的哥哥曹普顺见渡口无人摆渡,又购买了一艘渡船摆渡,但这艘新渡船因为尺寸不达标,存在安全隐患,被县里有关部门收缴。

曹景有曾就渡口无船问题,多次向当地政府反映,但因曹普丰私自买卖渡船的行为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,曹普顺也没能力购买一条达标渡船,两年来,渡口一直无法重新设立。

“渡船刚被收缴那阵,有些村民会拿出自家的木船渡人过河,后来政府部门管得严了,私人木船渡河情况就越来越少了。”曹景有称,自那以后滩下村民想要渡河,最近的渡口就是在十甲村,距滩下村只有500米左右的距离。

渡口

无船的渡口为何难以重开?

在鄱阳县交通运输局渡口管理站,站长夏海涛向记者解释了滩下村渡口的情况。

按照《内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规定》相关规定,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或者撤销渡口的,由渡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;逾期不改正的,予以强制拆除或者恢复,因强制拆除或者恢复发生的费用分别由设置人、撤销人承担。

“曹普丰私自转卖渡船歇业,没有向交通运输部门申报,船被卖之后,我们也找过他,他本人确实没有重新购船、恢复渡口的经济能力,渡口缺少合规渡船来从事营运,滩下村渡口就等于自然消亡了。”夏海涛表示,曹普顺的渡船不符合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船型的标准要求,所以才会被海事部门收缴。

据了解,滩下村渡口和十甲村渡口合称为旺湖渡,2006年设立的上下游双渡口,根据档案资料显示,设立之初的渡运情况是日平渡300人次。

“因为旺湖渡口在设立之初,昌洲大桥还没有建设,村民出行选择单一,所以渡口渡河人数多,但随着大桥通车,务工人口的大量外出,现在的旺湖渡的日平渡人次远不及当初设立时。”夏海涛告诉记者,渡口自然消亡在鄱阳县不止滩下村一例。

难题

从渡口管理站的渡口设置表上,记者看到在昌洲乡设置的5个渡口主要集中在昌洲下游的几个村委会,尽管有些村的村民出门就有渡口,但行路难仍是困扰他们的首要难题。

渡口渡船的尺寸有限,平时只能渡人和诸如电动车、三轮车那样的小型车辆,家用汽车,载物货车等交通工具不得不被留在对岸。如果是春节返乡高峰期,渡船运力有限,归乡村民需要长时间的等待。

最近家里正在建房的小渡村村民曹辉为建材的事花了不少精力。“砖头,水泥、沙子都需要大车运送,用渡船肯定不行,都要沿着圩堤,从昌洲大桥那边运过来。”

尽管圩堤在近两年进行了道路硬化,但道路狭窄,大型工程车辆在圩堤行驶,遇到会车往往需要提前避让,从昌洲大桥上圩堤到曹辉所在的小渡村约6公里的路程,货车常常需要耗费40分钟才能到达,“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建材费用比昌洲上游其他乡镇的价格要贵一些”。

相比“买得贵”,更让昌洲下游村民担心的是“卖不贵”。曹景有跟记者算了一笔账,在外乡稻谷的均价在110元/百斤,而在他们这里,稻谷却只能卖到107元/斤,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交通不便,收粮车的运输成本增加,为此买单的还是当地村民。

大蒜曾是昌洲乡的特色农副产品,是当地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。在大蒜收获季节,曹景正需要把成百斤的大蒜运往市场,交通不便导致的物流难题也让曹景正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。“我们把大蒜运出去的成本比别人高,又不能比别人卖得贵,收入自然就上不去,我种的也越来越少。”

奔走

随着运输成本的劣势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显现,像曹景正这样不愿进行大规模种植的村民日渐增多。曹景有作为村支部书记都看在眼里,他说出了大伙的心里话:“要是我们昌洲下游的大桥能够建起来,肯定不比外乡发展得差。”

事实上,从2012年起,滩下村推选村民曹永庆、曹景章、曹景文等9人成立“建桥理事会”,募集了130余万元用来支持建桥,这个人口只有1100多人的小村庄,用曹景章的话来说是“举全村之力”。

承载着全村造桥梦想的曹永庆、曹景章、曹景文等人,铆足了劲头开始为大桥立项奔走。找设计院画图纸,拜访专家对大桥工程的可行性评估,前往省厅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支持,这个平均年龄50多岁的9人团队在六七年时间里,来往南昌、上饶20多趟。

曹景章回想起那时的情景,直言太辛苦,他们都是肩负着村民的期盼一路挺过来的。

憧憬

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,昌洲乡旺湖大桥立项手续均已办妥,但随之而来的资金问题却成了村民无法逾越的大山。

“造价1100万元的桥,省里只能配套1/5的资金,剩余近900万元都需要乡镇自行解决,所以项目迟迟难以启动。”

正当曹景章等人一筹莫展之际,从省里传来的消息,再次让他振奋起来。

北旺村委会驻村干部、昌洲乡武装部长张钞爱告诉记者:“通过县、乡两级政府积极与省专员办、省交通厅对接、落实环城公路项目建设,争取旺湖、小渡两座大桥年内完成勘探、测绘、设计并全面启动,这两座大桥已纳入国省道规划方案,为建设这两座大桥,省交通厅分别新增投资6000万元和4000万元。”

驻村干部带来的好消息,让曹景正不禁憧憬起来未来出行有桥的生活,“到时候我也能骑着三轮车过桥进城卖菜了”。

巨刃(送元宝)

格斗之皇破解版无限钻石

冒险王3d飞升版

元素地牢